新基准圆桌会议北京站 | 手机人像,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

作者:研鼎 | 发布日期:2025-08-01 | 标签:#公司新闻#

以最新第六版智能手机影像测试基准的发布作为契机,DXOMARK造访中国,联动三城(北京、上海、深圳)开展了一系列颇富成效的圆桌会议及活动。我们邀请行业专家、职业摄影师和相关学者对目前影像发展的核心议题作出了讨论:


“从拍摄瞬间到最终呈现,不断升级的用户需求正在如何重塑智能手机人像摄影的未来?


接下来,让我们带你进入专家视角,以更为综合的眼光去了解圆桌会议北京站中的一些亮点讨论:


算法是否正在‘杀死’我们的创作?



职业摄影师卷毛佟指出:“复杂光线下,算法往往会压制创作者的表达意图。虽然算法提升了肤色和虚化的效果,但仍然难以准确理解人对美的感知。比如当我想捕捉日落的美感时,手机强加的 ‘柔光清新’ 效果反而剥夺了我原本的创作意图。” 艾迈斯欧司朗高级产品经理Jimmy Xu则表示,新一代环境光传感器正持续填补这一技术空白,即便在复杂多变的照明场景中,仍能精准捕捉光源的细微信息,不仅为用户带来 “所见即所得” 的直观体验,更为摄影师解锁了更广阔的创意发挥空间。


对图像的解读与呈现方式,可能是厂商展开竞技的下一个“战场 !


随硬件升级同质化的加剧,用户体验已从唯性能至上转向对视觉风格的追求。朗标总经理Anabelle Hourriez指出:"品牌竞争已超越硬件,转向了对图像的表达与呈现上。" 这与DXOMARK图像总监Hervé Macudzinski提出的"风格空间 (Style Space)理念一致 —— 即保证画质的基础上,通过对色调、对比度等参数的调节实现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平衡。


HDR能让画面更明亮,但也正在让我们失去那个完整的 [  星空  ]  !


image.png

对图像的解读与呈现方式,可能是厂商展开竞技的下一个‘战场’!下来,让我们带你进入专家视角,以更为综合的眼光去了解圆桌会议北京站中的一些亮点讨论

香港理工大学魏敏晨教授批评当前的HDR实现方式往往牺牲了阴影细节与画面真实感,换来过度明亮、失真的影像效果。他直言:"厂商盲目追求高亮,导致暗部细节全无,让夜空看起来像被闪光弹照亮一样。" 对此,极感科技COO & 产品线总经理林曦提出全链路10-bit HDR配合智能转码,或许是一种更平衡的解决方案。而艾迈斯欧司朗高级产品经理Jimmy Xu则补充指出,如今的环境光传感技术在性能上实现了全面升级 —— 不仅灵敏度更高、分辨率更佳、信噪比更优,动态范围也更为广阔。它能高效滤除环境光中人眼不可见的红外成分,助力HDR效果更贴近人的真实感知。


AI是增强还是欺骗,又如何更好掌握修图的 [ 边界感 ] ?



AI在简化复杂摄影任务方面备受赞誉,但也引发不少争议。尽管AI在场景识别、降噪等方面提供了强大助力,嘉宾们一致提醒:警惕过度干预所带来的失真风险。卷毛佟举了超远焦AI识别的一个典型例子:超远焦拍摄的远距离建筑结构并不真实,奥运五环拍成六环,作为职业摄影师,自己在这方面是无法接受的。在AI修图方面,极感科技林曦提出了一个可靠的替代方案:通过分析学习用户的编辑习惯(比如连续 20 次手动调整某类参数),生成专属的个性化滤镜。他认为,这类AI才是真正释放创意潜能的工具,而非取代人类的判断的捷径。


相信吗? 你的手机其实携带者你的 [ 视觉基因 ] ?



香港理工大学魏敏晨教授的研究显示,不同地区审美偏好上存在显著差异:西方用户偏好冷色调,东亚用户倾向暖色调;北京用户偏爱青蓝天空,上海用户则更喜金色。这证明影像技术需要文化适配性,正如艾迈斯欧司朗高级产品经理Jimmy Xu所言:"多样性与统一性并非对立。影像技术首先要具备精准还原真实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再延伸出多元风格偏好,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我们期待技术的进步是为了帮助每个人都轻松捕捉到心中所想表达的画面。”

—— 专业摄影师卷毛佟



image.png


在参数至上的时代,DXOMARK第六版测试基准的革新意义正在于此 —— 我们不再局限于冰冷的跑分数据,而是深入探索影像技术与人本价值的深层连接。正如本次圆桌会议所揭示的:让科技创新真正解放每个人的影像叙事能力 —— 或许才是移动影像最有意义的终极方向。

 

毕竟,最重要的从来都不是像素或跑分,而是镜头背后的人。


敬请关注DXOMARK,上海和深圳的圆桌会议要点推文即将上线!


640.gif

联系.png